■杨国平抱着儿子坐在已经被毁的家门口
■救援人员硬把钱塞给超市老板的女儿,但老板最后只收取了该商品的半价。
前天下午5时,我们到达雅安市。随后,我们从萦经县出发赶往芦山县,直到第二天凌晨我们才到达。令我们感动的是,路边不少老百姓提着水壶给前往灾区救援的人送开水。我们还看到,三个孩子在路边用稚嫩的声音喊着加油。
搭上顺风车
昨天凌晨,我们赶到芦山县医院,这里有来自各地的救援车。芦山的余震相当频繁,但我们已经习惯了随时随地晃动。
我们又来到芦山中学,这里是芦山县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约2000人住进了搭建在学校操场上的临时帐篷。安置点有免费报平安的电话,一旁的插座上有各式各样的充电器。
我们在安置点看到一位安静看书的小女孩。她是芦山中学高二二班学生赵燕。赵燕告诉记者:“爸妈徒步两三个小时来看到我平安后,就回去了。”
为什么爸妈不多留一段时间?赵燕表示,家里有两头猪要喂,弟弟才6岁,需要人照应。不过她坦言,没有父母的日子,频繁的余震,让她内心产生从未有过的惶恐。
早上8时,我们开始向芦山重灾区龙门乡进发。途中遇到资阳工兵团,有幸搭上顺风车,前往30公里外的龙门乡。
半价小卖部
在途中—家小店,我们看到老板和两个志愿者在相互推着40元。这是—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店。店的墙体已经裂开,遍地瓦片砖头。我们听到下面这段对话。
“真的不要钱,你们拿去吧!”
“那啷个行哟,你都受灾了。要卖23元钱一包的玉溪烟,你啷个能不收钱呢?”
“你们来救灾,两包烟算啥子哟。”
相持不下后,老板说道:“恁个嘛,收你们半价。你们也算给了钱,我也算尽—点心意。”说着,老板从志愿者手中抽出20元。
“高老板,你这店干脆叫半价小卖部算了,刚才有人买方便面,你也收一半钱。”一旁的邻居告诉记者,刚经历完地震,热心肠的老板高世敏就打开了自家的店面,不图挣钱,唯一想的是店里的这些存货还能派上点用场。
做饭遇余震
9时半我们到达龙门乡后,得知隆兴村受灾严重后,我们便火速赶往隆兴村。在隆兴村,我们视野所及之处全是残垣断壁,即便有没倒的房屋,也明显倾斜,或砖瓦残缺,墙上的裂缝可以伸进拳头。龙门乡干部告诉我们,该乡几乎所有房屋发生严重龟裂,一些年久的砖瓦房屋瞬间倒塌。由于余震不断,已告诫村民不要轻易进出房屋。
根据要求,所有村民已在空旷地搭起简易帐篷,一家人甚至一个院子的老少男女都挤在一起。大家搭起简易土灶,吃着只放酱油盐巴的稀饭。
“地震了,快出来!”中午12时01分,所有人都感觉脚底一阵剧烈抖动,瓦片、玻璃碰击发出的哗哗之身响作一片。顿时,正在房屋周围的人立即向马路上跑去。
60岁村民的陈天香这时刚跨进已变成危房的家中,准备搬些锅碗瓢盆到室外做午饭,还没走到厨房就遭遇余震,房屋剧烈晃动起来,屋顶瓦片砸了下来,发出清脆的响声让人心惊。
新房梦破碎
“我该啷个呀,这可是我借了一大笔钱新修的房子。”隆兴村48岁的杨国平一说起地震损失,顿时泪流满面。杨国平说,由于没有固定收入,整个家庭开支全靠打临工。近两年女儿毕业上班,在雅安一家酒店当服务员,月薪两千多元,使家庭经济有所好转。去年下半年,他和女儿商定修一栋两楼一底的洋房。
杨国平说,修整栋楼花去20多万元,一半以上是向亲朋借来的。“还没住到一个月,就震得不敢住人了。”杨国平说,地震打碎了一家人住上新房过上好日子的梦想。
现场很多村民都说,大家都花光所有积蓄甚至借债修建农村新式小洋房,结果一场地震让一切都成了泡影,他们对未来充满忧虑。
重庆晚报特派记者 冉文 黎奎 张亦囝 邹渝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