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508房的张璇是一家快递公司的管理人员,同事胡丽华(上)常来串门 图为:201房的张磊和女友是公司职员,水池中养的一对乌龟是他们的宠物 在武汉市一个城中村内,有一栋6层共500多平方米的私房。房东将这里隔出了55间配有独立厨卫和网线的胶囊房,*小的一间面积仅有4.5平方米,租户多为刚刚走出校园,在武汉艰苦打拼的年轻人。 这里月租只有300多元,比一般出租房便宜近2/3,性价比较高。房东说自己折腾这栋胶囊公寓,主要目的倒不是赚钱养家,只想让现在的年轻人有个住的地方:“说实在话,我也不想折腾了,只希望房价不要再涨了,再涨,这些年轻人以后怎么过日子?这些胶囊房我已改到了极限,难道还能一层楼改成18间不成?” 图为:507房的少女陈佩是汉阳一家大商场的营业员,她爱美,把自己的房间布置得井井有条 图为:403房的汪帅和函海洋同在一家快递公司上班,虽然同睡一张床,但相见很少 用真诚敲开陌生的房门 获奖作品背后的故事 2012年夏天,朱熙勇偶然从同事处得知,武汉有一些未被人注意到的“胶囊公寓”,里面住着一群心怀梦想、坚持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 “在当今房价高企的现实下,他们暂住在胶囊公寓里,是现实生活的一个鲜活写照。”于是,在江城*热的“火炉季节”,他主动联系这栋公寓的房东,并开始实地探访,不料第1天就吃了“闭门羹”。 “你想拍就拍吧,那我们走好了。”面对摄影记者这个“不速之客”,不知是谁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几乎是瞬间,原本在公寓走廊里晃来晃去的年轻租客们顿时玩起“快闪”,要么紧闭大门,要么走出公寓。 要真实记录他们的生活,就必须成为他们的朋友。有着16年摄影记者经历的朱熙勇试图打破这种隔阂,他逐家拜访,“不带相机,空手去,纯粹就是聊天。” 图为:605房的勾伟明是一家印务公司的员工,他身高1.80米,在阁楼上几乎坐不直,站在阁楼下还得猫着身子 人到中年的朱熙勇,主动和这群年轻人分享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感悟,陪他们吃饭,帮他们搬家,鼓励他们坚持心中的梦想,常常从下午五点多一直聊到半夜十一二点。坦诚相待,终于换来了理解与信任,他被允许进入房间拍摄…… 半个多月过去后,朱熙勇终于收获了第1批作品,可他发现照片虽然多,但内容显得凌乱,不能串起一组完整的故事。此时的他做了一个“狠心”的决定:全部推倒重来。 这一次拍摄前,朱熙勇决定,一定要让每一张照片,都能通过画面讲述出一名租客的故事。又经过半个多月的辛苦拍摄,他*终从数千张照片中挑选了10张照片,构成“安放在胶囊公寓里的青春”。这件作品,生动、具象地讲述了一群为理想而坚守的年轻人的故事。文/见习记者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