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蜗居(房号508)里,一名女孩在床上玩手机,另一名女孩在床下隔出来的“浴室”里洗头发。2009年,随着年岁渐大,老王一个人打理这栋胶囊公寓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他开出数千元的月薪,请刘卫平夫妇当保安,兼做物业管理员。 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蜗居(房号508)里,一名女孩在床上玩手机,另一名女孩在床下隔出来的“浴室”里洗头发。这间蜗居所在的胶囊公寓,坐落在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一路一个城中村内,是一栋6层私房。这间小房子,被房东隔出九大功能区——阁楼上是听歌上网打游戏的娱乐区,也是休息区;“楼下”有“厨房”,一个无烟灶台,小得只能容得下两口锅;有餐桌,偶尔也兼职书桌;有卫生间,可供淋浴和方便。 ——这种场景,游戏玩家或许熟悉,或许不熟悉,但是,对于大学刚毕业或者在校的学生、收入还比较低的打工仔,这却是日常的生活,他们就是蜗居在大城市的“蚁族”。如很多报道所显示的,他们的生活娱乐几乎只剩下看电视、打游戏,单身男孩几乎晚上回来就只能打打游戏、玩玩手机,小夫妻俩则看看《非诚勿扰》。在这个贫瘠的地方,少有的精神生活和娱乐只剩下游戏和电视,在香港,也有类似的例子(30岁的吴任丰蜗居10年下班就是打游戏)。在这里,游戏是*廉价娱乐方式。 游戏是他们*廉价的娱乐方式 有很多网游公司还非常喜欢借“蚁族”为噱头宣传游戏,而此前我们曾报道过“蜗居”网吧多年、现在已回家的7哥,在网吧住了俩礼拜打游戏的离家出走的孩子,还有电竞选手6人挤一间房的消息,等等。实际上,这些都不是个例,这种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508房的房客张小姐在快递公司上班,她说“胶囊房”功能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私密性较好,不但不觉得拥挤,反而有点儿温馨。这里月租只有300多元,比一般出租房便宜近2/3,性价比较高。9月份,她所在的公司就要搬家了,离这里数十公里,但她不打算搬走,住在这栋公寓里的另外几名同事,也没有搬家的打算。 在胶囊公寓的房东王佳才眼里,房子是活的,像细胞一样可以裂变,一间可以变成两间,四间可以变成八间,面积越变越小,但功能却一样也不能少。老王被租客们称为“武汉*牛房东”,因为这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胶囊房,创意、规划、设计全都出自他的手笔。在这栋楼里,他隔出了胶囊房55间,*小的一间面积仅有4.5平方米,租户多为刚刚走出校园,在武汉艰苦打拼的年轻人。 老王说,现在房价不断上涨,房租也水涨船高,许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买不起房,也租不起大房子,于是他将自家这栋六层私房改造成了胶囊公寓。他先是拿98平方米的二楼小试牛刀,改造成9间大小不等的胶囊房,一经推出就受到年轻人的热捧,经过这番改造,房子的月租金还能多赚200多元。从这次房子裂变中,老王尝到了甜头,也认识到这些年轻人对房子的要求是便宜、方便和私密性,对居住条件并不在意,只要能满足睡觉、吃饭、洗澡和上厕所等基本需求就行,于是他把另外5层楼也仿照二楼的格局,各自改造成9间,其中一楼被分割成10间,还都配上了独立的厨卫和网线。 为了让房间更人性化,老王头还装了10台太阳能热水器,每个房间有热水供应。为了让胶囊房显得更温馨,老王头还以“家”为主题创作了打油诗,贴在每个房间的门上。经过这么一番包装,老王的“胶囊公寓”不仅实惠、实用,还挺温馨,用老王的话说,叫做“有幸福感”,于是口碑颇佳。 2009年,随着年岁渐大,老王一个人打理这栋胶囊公寓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他开出数千元的月薪,请刘卫平夫妇当保安,兼做物业管理员。老王的房客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蚁族”。2010年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武汉“蚁族”数量为3至6万人,近半数“蚁族”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八成“蚁族”家庭经济状况—般。 507房的少女陈佩是汉阳一家大商场的营业员,总是化好妆去上班。而401房的李成辉就是个典型的“蚁族”,他妈妈看到他居住的胶囊房后,一度放声大哭,这一幕一直刻在他的心里。他已经给自己制定了“5年计划”,通过5年的打拼,要在武汉市区有一间自己的房子,房子可以不大,但一定要温馨,能与城里人共享阳光。 这栋公寓里的“蚁族”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对未来有各种各样的规划,但在他们的憧憬与规划里,房子,都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之一。眼下的蜗居,不过是他们无悔青春中的一座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