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然而,将房屋反向抵押的“以房养老”保险自试点以来,应者寥寥。根据相关机构数据,在试点两年的过程中,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四城市仅有60户投保。 今年7月份,中国保监会宣布扩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部分省的地级市也被纳入其中。 保监会称,“以房养老”是一种突破传统养老理念的创新型养老方式,也是一个小众业务,是保险业参与“以房养老”的一种探索。那么,这样的创新型养老方式未来能否成为主流? 对此,本期*有道特邀三位保险业*人士为我们解答疑惑。 我国需要 “倒按揭”式的“以房养老”保险 近日,中国保监会宣布扩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杭州被纳入其中。“以房养老”保险再次跃入人们的视线,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那么,目前试点推行“以房养老”保险的实质是什么? 柴效武:我于2002年提出的“以房养老”观念,是一种用住宅价值养老的新理念。利用住宅价值自然增值的特性,通过反向抵押贷款,用住宅余值来养老,从而减轻乃至消除其中年期养老储蓄压力。而倒按揭只是其中一种操作工具。我国需要倒按揭模式,更需要多种方式并举共行的以房养老。 史晓琦:现有的“以房养老”保险是“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将现有居住房屋的价值按照预测投保人的余命月数,分摊到每月领取一定的金额作为养老金补充,投保人依然拥有房屋所有权和居住权,等投保人去世后,保险公司获得该房屋的处置权。但这类保险无论从设计、保费构成、产品合约、投保流程、理赔流程等都是较复杂的。需要针对不同的投保人的房产进行尽职调查,同时要由第三方对房产折旧、市场价格等进行评估并由双方认可确认。 蒋卫民:中国家庭的财富主要集中在房产上,此类保险提前将房产价值变现,可以弥补不少家庭养老缺少现金流的问题。此类保险比较适合“丁克一族”和“失独老人”,由于没有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条件,又需要在老年有一个较好的养老补充,利用房产价值进行“以房养老保险”的补充,是一个适合的选择。 四大城市试点两年仅60户投保 2014年6月,保监会下发以房养老保险试点通知。2015年3月,*反向抵押保险产品获批上市销售,一年多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四大试点城市只有60户投保。那么市场为何如此遇冷? 柴效武:观念新颖,希望晚年生活质量高,并且手中有多套住房的老人更愿意通过此类方式养老。但是“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国内依然是社会主流,绝大多数老人希望把房子留给孩子。此外,目前国内的政策环境,保险公司不愿参与的态度,也给“倒按揭”带来了问题和挑战。一个新生事物推出,需要一个过程,美国的倒按揭推出到*终兴旺发达,用时10多年。 史晓琦:目前的“以房养老”保险产品设计,在没有大数据支撑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一定会按照*谨慎原则来设计,这意味着,保险公司的产品价格一定是很高的,所以,目前来看,“以房养老”保险没有任何吸引力。 蒋卫民:房产价值是以现在的评估价为准的,保险公司要承担房价下跌的风险,因此对于推行此类保险的兴趣都不大。而评估价一旦确定是不能更改的,未来房价上涨后的增值部分无法及时体现到养老金上,投保人对此的接受度也不高。 “以房养老” 保险能否解决中国式养老问题? 作为目前国内少有一家推出“以房养老”保险产品的险企,幸福人寿认为此类保险让老人的房子提前变现,实现了老人居家养老、增加可支配收入、终身领取养老金三大功能,给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了多一种养老选择,是现有社会养老体系的有效补充。 柴效武:将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与房产养老相结合,达到保险资金“从养老中来,到养老中去”的新型循环机制。而房子正是未来养老的重要补充,以房养老未来必将大行其道。 史晓琦:“以房养老”保险在中国要生根发芽,还需要有很多的路要走,想靠保险公司来完成,显然是力不从心的。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只能是对于社会基本养老模式的一种补充。比如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已经在开发高端养老社区产品,为现有保险客户提供未来的入住资格。 蒋卫民:此类保险不符合中国家庭财富传承的传统观念,很难成为主流养老模式。但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必须对不同的社会养老模式进行摸索,寻求一种以社会基本养老为主、其他养老模式为辅的组合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