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风财讯 作者|王婷婷)
1月8日,风财讯第一时间获悉,新城控股联席总裁梁志诚职位变动为新城控股总裁。
王晓松将不再兼任新城控股集团总裁职务,依然担任董事长职务。
此前梁志诚分管住开事业部,此后全面协助董事长全面管理集团经营工作。
与此同时,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严政将分管住开事业部。
曲德君依然担任新城控股董事会董事、联席总裁,坐镇新城控股商业一翼。
这意味着,新城控股的高管层结构,已经稳定。
同日,新城控股发布内部文件,旗下两大事业部将开展一定程度的组织架构的调整。
其中,住宅开发事业部的架构“聚变”。调整后下设沪苏大区、华北大区、浙江大区、苏南大区、华南大区、淮海大区、山东大区、苏皖大区、湖北大区、豫陕大区、成渝大区、湖南大区、云贵大区、皖赣大区等十四个大区。
另外,商业开发事业部“裂变”,即出现更多的区域公司。此前总部下辖南区、中区和北区三大区域公司,此次则裂变为四大区域公司,新增西区区域公司,中区更名为东区区域公司,自此形成东南西北四大区域公司。
2021首次大变 新城架构“集中与下沉”
实际上,2019年以来新城控股持续在开展内部调整。
例如2019年将杭州区域公司和上海区域公司的管辖城市进行了调整。
2020年1月对住宅开发事业部进行了调整,各下属单位合并重组,形成“行政人事部、投资拓展中心、财务管理部、合约规划中心、运营管理中心、客户产品中心、市场营销中心”的结构;区域公司由25个合并为19个。
在2020-2021的过渡期,房企的组织和人事调整较为频繁,新城控股也在这一做总结、立计划的阶段,大刀阔斧对住开和商开同时开展了新一轮调整。
其中,新城控股住开事业部实行总部、大区、以及城市/片区三级架构的管控模式。区域由19个精炼为14个。
据了解,各层级管理部门定位和智能均有更详细分工:
总部定位“精”,强调战略引领、组织能力打造,将发挥更多的平台化作用;
大区定位“强”,强调战略解码与执行、组织能力沉淀,为利润实现主体;
城市/片区定位“活”,强调战略执行、城市深耕,为多项目管理主体。
另外,新城商开则实行总部、区域公司、项目公司三级管控模式,同时区域裂变,三大区域公司调整为四大,形成东南西北四大区域公司,以利于做大规模、推进区域深耕。
风财讯观察到,新城控股的几次调整,逻辑和方向基本保持一致,倾向于集中和下沉。
集中主要是将业务管理划分进行精简,增加同一类别业务的管理半径,加大协同效应;下沉则更多针对执行部门和一线,对区域划分和操作权限下沉,以提高灵活度和执行力。
一方面强化“区域公司”的概念,提升区域和城市公司的运营效率。一方面,投融财审以及战略等端口,依然由集团严控,以控制风险。
实际上,在2020年12月31日,王晓松在“新年致辞”中就提到,2021年希望新城人能拥抱伙伴,打通壁垒,促进各事业部、各业态公司协同协作;希望中高层管理者要加强前瞻筹划与主动作为。
变革有考验有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已有超过20家房企进行了区域调整和组织架构变革。
“今年行情不好,房企再也无法粗放发展,必须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一切以现金流为王道、擅于夹缝中抓利润。”
有TOP20房企人力总监直言,在资金链紧张风险加剧的市场中,如何保持企业高速运转,又避免各“零件”出现决策失误、贪腐、政治等层面的大问题,是一门技术活。
无论是碧桂园为聚焦区域、刺激业绩,将区域数从15变73再变104;还是万科的组织架构在日益扁平,融创8个战区各自为集团,大多房企都在用适己的方式,破釜沉舟地寻求出效率的路子。
“这很考验组织结构量体裁衣的手艺,也对领导人的‘管理水准’是一次考验。”
上述人力负责人认为,无论强管理还是弱管控模式,当前房企需要的,都是一个能够收放自如的管理架构,既能刺激变现也能尽量抑制失误和贪腐。
领导的关键点一个是控制力、一个是信任开放。
在一系列人员和架构的调整后,新城控股的业绩实现恢复,且有一些增量特征。
在2020年中期业绩报中,新城控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7.36亿元,同比增长121.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04亿元,同比增长23.59%;扣非归母净利润27.47亿元,同比增长33.91%。
新城控股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公司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达2199.1亿元,同比下降10%,累计合约销售面积约为2029万平方米。
不过2020年新城控股拿地恢复较明显,前11个月新增货值共计3296亿元,位居全国房企TOP7。
兴业证券认为,新城控股基本面逐渐恢复,截至三季度末净负债率仅42.5%处于行业内较低水平,是一项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