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风财讯 作者|陈文莉)
7月8日,朗诗绿色生活(01965)正式在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
此次朗诗绿色生活全球公开发售1亿股股份,香港公开发售1000万股股份,获7.01倍的超额认购;国际发售9000万股股份,获0.25倍的超额认购。
按每股发售股份3.18港元计算,并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朗诗绿色生活获取的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2.586亿港元,56.8%将用作战略收购及投资。
据悉,朗诗绿色生活暗盘开报3.5港元/股,盘中上涨超120%,最终收报5.3港元/股,较发行价涨66.67%。集合竞价的申报阶段一度暴涨528.93%,股价攀升至20港元/股,后逐渐回落,开盘价6.00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88.68%,总市值24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市的物企新股大都首日便破发,与此相比,资本市场对朗诗绿色生活的期待一目了然。
绿色 开启物管增长新曲线
克而瑞物业事业部研究总监汤晓晨告诉风财讯,“规模之外,与目前港股上市物企相比,朗诗绿色生活的差异是‘绿色’,公司在绿色运营上有一定的品牌标签和经验积累,也有一定的市场化拓展能力。”
《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2年,新开发建筑中绿色建筑的建筑面积应占总建筑面积达70%。
目前,这一数据,尚不足50%。
无疑,绿色建筑会成为未来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下一个蓝海,特别是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提出以后。
而从在管建筑来看,朗诗绿色生活可以说是港股市场为数不多的绿色建筑占比高企的物企。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朗诗绿色生活的绿色建筑项目占在管物业总建筑面积的34.4%,远高于物企百强的绿色建筑平均占比4.3%。
中指院数据显示,按照拥有两星或以上认证的绿色建筑的在管建筑面积比例计,朗诗绿色生活在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两星及以上认证是中国绿色建筑标识的高认可级别。
品牌标签和经验积累,则更多来自于朗诗地产,一家在绿色建筑细分领域TOP级的房地产开发商。
2018-2020年,朗诗绿色生活分别有660万平方米、720万平方米及780万平方米的在管面积来自于朗诗地产及其关联方。
绿色这个标签,对朗诗绿色生活而言,是“盾”,也是“矛”。
“朗诗绿色生活未来寻求破局,需要借助绿色运营高标服务,建立一定的差异化,加大优质项目的市场化获取。”汤晓晨表示。
规模 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朗诗绿色生活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深耕于长江三角洲的物业管理服务提供商。
截至2020年底,朗诗绿色生活的在管总建筑面积为1730万平方米,总合约建筑面积为2370万平方米,合共123项在管物业,为超过12万住户提供服务。
在中指院发布的“2021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的榜单中,朗诗绿色生活位居第24名。
不可否认的是,单从总体规模来看,朗诗绿色生活是一家“蚊型”物企。
汤晓晨认为,“从行业角度看,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规模的结构、规模的质量也变的更加重要。”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朗诗绿色生活的物业管理服务涵盖21个城市,其中15个为长江三角洲城市;123项在管物业中,有100项位于长江三角洲,占总在管建筑面积的85.2%,且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三地。
根据中指院的资料,按在长江三角洲的在管建筑面积比例计,2019年朗诗绿色生活在Top50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九位。
显然,长三角的聚焦,让朗诗绿色生活的规模增长更具质量。而独立第三方规模的增长,让朗诗绿色生活逐渐“断奶”。
独立自强 收入断奶
风财讯发现,2018-2020年,朗诗绿色生活的在管面积中来自独立第三方物业开发商的住宅物业项目在管建筑面积由130万平方米增至680万平方米,复合年增长率高达约128.7%。
从独立第三方物业开发商收取的住宅物业平均管理费也在不断提升。
2018-2020年,独立第三方物业管理费分别为每月每平方米1.70元、1.75元以及1.78元。
甚至于,独立第三方的业务为朗诗绿色生活贡献了大部分的收入。
2018-2020年,来自于独立第三方的收入分别为2.37亿元、3.39亿元,以及4.51亿元,分别占当年总收益的73.1%、78.2%以及75.2%。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IPO发行,按每股发售股份3.18港元的发售价计算,并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朗诗绿色生活获取的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2.586亿港元。
对此,朗诗绿色生活表示,关于募集资金用途方面,公司拟将该等所得款项净额约56.8%用作战略收购及投资。
朗诗绿色生活的未来发展,充满想象。
风财讯一线直击|朗诗绿色生活7月8日上市敲锣
https://fengcx.com/topic/column/1JCPDlQT.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