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风财讯 作者| 陈婷婷)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奠定了“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十余年城市更新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的热度进一步上升。
“城市更新,在每个城市都越来越受重视,尤其在一二线城市,旧城改造走在全国前列,无论在经济规模还是财政支持上,对空间更新都具备一定条件和实力。三四线城市也紧随其后,但也存在资金短缺、政策流程缺失等问题,亟需更多创新手段和标准化的引领。”清控人居控股集团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清控文创(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良智在接受凤凰网房产专访时说道。
那么,城市更新将如何突破瓶颈,为城市注入更多新鲜活力,这也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
朱良智表示,“过去的城市更新,普遍理解的可能就是破旧立新,翻了重建,而现在的城市更新更倾向于功能化的拓展延伸,我们就叫有机更新。它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它所有的配套和服务是以人为核心的自然生长,是以人为核心的需求和系统化配套。”
打造城市IP,“有机更新”模式升级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都加快了城市存量资源的更新改造,而城市更新也进入了全新的升级版本。
在北京石景山,昔日的首钢产业园,曾是炼铁高炉和烟囱林立的老厂区,如今,生产车间变身奥运场馆,原料车间飘出咖啡香味,能坐小火车穿梭,能深入体验工业文化,改造后的首钢石景山工业文化景区成为3A级旅游景区。
在上海松江,曾经的超人电器厂,厂房聚集,环境脏乱,改造后,老厂房的外观、内部结构、内饰、灯光照明等被赋予全新的功能和艺术氛围,老旧工业厂房变成了集“文化、艺术、创意、科技”为一体的品牌创意园区。
朱良智曾参与过以上两个重点案例的改造,他表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城市或是每个项目都有它的IP,都是不一样的。
朱良智认为,城市有机更新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是对“城市IP”的打造。“如果单一从文化产业本身来说,我们一般会对地方的文化产业做一次梳理和挖掘,然后充分把这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资源,重新梳理成整体的文化品牌,换句话说,是把中国文化品牌服务于这个空间或者服务于这个产业。”
以北京首钢产业园为例,要结合北京“去工业化”的城市特点,对城市文化精神、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进行提炼,形成城市文化品牌和城市IP,然后通过它的品牌和IP覆盖整个城市的全产业链,以及覆盖城市发展的形象过程,这是城市更新的重要要素。
而在上海松江,则是把原有的建筑改建,形成一种老旧工厂和创意空间相结合的有机工程。
同时充分利用经济和社会资源,引入更多企业和文创产业,包括科技资本,提供城市职业服务、人才孵化等,通过文化驱动园区更新升级。
那么,助推城市更新的引擎在哪里呢?在朱良智看来,“过去近三十年房地产城市化建设进程比较迅速,城市化建设已经到了一个峰值,下一步将会以产业地产驱动城市化发展,这是城市更新的一个主要动力。”
他说,企业一般称之为市场端,政府是政策端,城市更新则是这两端相互驱动的一个过程。
“我们把这个问题分成三个维度八个要素,第一是以科技产业和人才调动为主,第二是促进文化科技合作,第三是共同生长。在这些要素的维护当中,它是一个系统的体系,相互协同、相互驱动、相互发展。”
机遇与难点并存,科技赋能是未来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0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存量更新为主的全新阶段。
8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今年前7个月城镇老旧小区新开工改造情况,2021年1—7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2万个,占年度目标任务的78.2%。较6月末增加了10.7个百分点。
朱良智表示,目前我国对土地审批开始限制,整个增量市场在萎缩,城市化进程开始放缓,下一步就是让城市化建设整体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将会是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从目前来看,城市更新无疑市场广阔。诚然,难点和问题也显而易见。
朱良智认为,城市更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家普遍认为城市更新就是一个经验行为,就是觉得园区环境改善了,园区信息化提升了,事实上,它还需要系统性、综合性的思考。围绕这个系统,它应该是一个由系统流程来管理的全周期过程。”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中指出,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严格控制大规模增建,严格控制大规模搬迁,确保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平稳。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留城市记忆。比如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
朱良智表示,这就需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可持续模式。过去是单一开发,而现在,企业、社会资本都需要提前做准备。
他说,站在以人为核心的城市有机更新的背景下,城市更新不同于大拆大建,不是一个简单的环境生态,而是一个产业生态或是人生活的一个感情生态。
比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围绕成人、老人和孩子的24小时和全年的生活周期,构建整套服务和配置服务领域的图表,再结合我们建立空间的成长资源和政府给予的公共服务能力,给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从文化角度来看,城市更新更是衔接传统与创新的纽带。“我们应该提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或者说是提取这个城市的文化精神,然后形成一种新文化现象。这就构成了现在的城市文化特质,传承和创新就是对城市做文化服务。”
随着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科技创新在城市更新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我们也提出了文化科技融合,驱动城市更新。这个叫文化赋能、科技助力。” 朱良智说。
朱良智称,未来三五年,城市更新预计会有某一个单点突破,然后形成体系化模型,这在未来必定是一个选择方向。
“面对整个社会体制的需求,城市更新大势所趋。下一步将考验城市更新后续的经营模式,满足人的需求,配合精神文化建设。”
人物简介:
朱良智,北京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西城区政协委员,清控人居控股集团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清控文创(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