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高价卖身、一笔输血,勾勒出富力的艰难自救。
9月20日晚间,富力地产和碧桂园服务公告,碧桂园服务拟以不超过100亿元的代价收购富力物业;此外,富力地产两个老板张力和李思廉,将为公司提供约80亿港元的股东资金。
两笔交易若成,富力地产将获得不超过167亿元的资金,其短期债务压力也能有所缓解。
但富力物业原本是要自己上市的。今年4月富力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并计划最早在三季度IPO,筹资不超过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38亿元)。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张力和李思廉就不得不卖掉这两年备受资本青睐的物业,他们永远失去了这块资产,可见富力资金链之紧张。
除了卖物业,张力和李思廉还自掏腰包给上市公司进行股东贷款80亿,意味着其短期内其他融资渠道都不顺畅。
但要拿到这100亿元也并非易事。按照碧桂园服务的公告,交易将分两阶段、四期进行。
其中第一阶段分三期,合计70亿元。公告称,一期20亿元已在监管账户里,二期30亿元会在反垄断部门批复后的当天支付,第三期则是要在满足若干要求后才会支付,其中一条是要求在保证2021年起长期持续稳定(不低于20年)。
而第二阶段的30亿元,则会在明年2月对2021年的业绩进行审计之后、满足约定的交付面积后才会支付。
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兼总裁李长江认为,虽然交易价格方面有不少约定,但是富力物业的单个项目还是比较优质,整体比较合适。
但有地产分析师认为,富力物业的收购作价明显较贵,远超已上市同规模物业企业市值。
按照富力物业招股书,截至2020年末,其营收为25.97亿元,除税后利润为2.4亿元。
截至2020年末,富力物业整体在管面积规模则为6936万平方米。与之在利润、规模方面相近的则是在港上市的佳兆业美好,其市值在今年峰值时也不过51亿港元左右。
即把容易卖的物业卖了100亿,资金链紧绷富力的下一步该如何,仍会是个难题。
今年中报披露后,TOP50房企里还处红档的房企并不多,仅有四家,富力就是其中之一。
余下的三家企业则分别是华夏幸福、蓝光和泰禾,都已爆了雷。
这也让市场很紧张富力的资金情况,认为其已是“一只脚踏入了‘ICU’”、选择撤离。
富力2023、2024年到期的4只债券的净价也从7月下旬的90多,下跌到了目前的50左右,接近腰斩。
截至中报,富力持有现金288.0亿元,同比下降20%,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7.64亿元,受限制现金为160.38亿元;而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519.04亿元,货币资金无法覆盖其短期债务。
即使算上这次卖物业和股东贷款,也无法覆盖短期债务,富力的资金链依然紧张。
而富力当下的演变路径,与之前爆雷的蓝光十分相似,蓝光也是将自己的物业服务卖给了碧桂园,之后出现股债双杀、债券违约,如今的蓝光依然没能找到解脱的方法。
富力地产董事长李思廉在投资者会上表示,除了促销去库存,还会通过债务结构调整、卖投资性物业等方式获得现金流减债。
李思廉表示,包括酒店在内已经建成的收租物业都可以出售,都在加强力度去出售、在“高强度洽谈”中。他补充称,不过商业物业的谈判一般都慢一点,也牵涉着一些公司的重组、税务的安排。
按照富力管理层的规划,其希望在2021年前能够“三条红线”降一档至“黄档”,如今看来依然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