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早上10点,由凤凰网、凤凰网房产、风财讯主办的2021风财讯超级财经周华南分会场——“美好前行·跃升之年”《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正式开启。论坛邀请多位业界嘉宾进行分享演讲,在大湾区加速融合的背景下,探析城市经济未来发展之道。
论坛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更新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孟延春为大家带来主题为《从存量到增量,解读城市更新的未来发展之道》的演讲。
论坛上,孟延春指出,进入21世纪,很多城市面临危旧房、棚户区、旧厂、矿区改造。发现初期,大量存量区域比较落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拆建更新。发展至今,城市规模扩张速度减缓,逐渐过渡至存量更新阶段。随着高质量发展,今后更多是基于存量空间,对既有空间进行绣花式的、精耕细作式的城市更新趋势。
他认为,城市文脉和城市更新并不矛盾。“可以说,城市文脉本就是城市更新中需要挖掘的一个“金矿”。城市文化的发展,实际上应该是在城市更新,特别是在讲求绣花功夫的城市更新里面发挥作用的一个产品、一个属性或者是一个新生态。”
“现在很多做得比较好的城市更新项目,恰恰体现出文化特色、传统文化的挖掘。经过城市历史的挖掘,形成了很多网红‘打卡’地,这都是很好的体现。”孟延春强调,在城市更新中,能体现城市文化、城市脉络表象等业态的网红“打卡”地,可能才是城市更新的“先锋”产品。基于“先锋”基础,凭借其优势发展城市更深更广的产业结构体系。
此外,孟延春认为,从城市更新痛点来看,整个行动最终落实到的是成本收益的问题。因为排除了大拆大建的新区开发类型,在更新过程中要处理项目和政府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相匹配,整体成本增加许多,所以收益规模较小。例如,在匹配中,会有很多涉及到公益性属性比较强的项目,即项目实施带来的现金收益没那么强。“所以,从经济学的理论上来说,针对这类项目,政府要给予积极的推动激励机制。”孟延春称。
点击图片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