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14点,由凤凰网、凤凰网房产、风财讯主办的2021风财讯超级财经周——“新方向·新趋势·新打法”《2021京津冀城市发展论坛》正式开启。论坛邀请多位业界嘉宾进行分享演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探析区域经济和都市圈未来发展之路。
论坛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赵弘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就及未来发表看法。赵弘表示:通过完整规划、联防联控、产业对接、区域合作、政策改革等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他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到今年已经实施七年,七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第一,完整的规划,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宏观描绘和路径确定。这几年北京在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一批不符合首都城市定位的产业正在向河北天津疏解,通过这种疏解把有限的空间资源更多的用于四个中心建设。在经济协同发展当中确立了很多重大行动,比如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现在有很多城际铁路正在加快建设当中,一些断头路正在打通,北京到河北到天津的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备,为北京与河北的联动奠定了很好的交通基础。
第二,联防联控,在环境建设方面,北京、天津、河北统一标准、统一行动,同时在产业转移过程当中,在北京有污染的,不能去带到河北去,带到天津去。
第三,产业对接,我们有一批重大产业,包括现代汽车、生物医药企业等等,有很多这样的重大项目在河北落地。
第四,北京和河北天津在开发区、城市之间建立了一个围绕着创新而形成一种合作体系。比如说北京和保定建立的创新中心,共建的中关村的园区等等,对于北京更好的发挥创新资源有更强的优势,把河北和天津紧密的结合来完善北京的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这种高度融合,形成一个完备的创新体系。
第五,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的一些机制和制度方面的一些约束障碍,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说在协同发展当中的监管,北京有8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集中在沧州渤海生物医药产业园,那么这个过程当中就面临着我们国家有关的政策规定,生物医药企业要严格监管,要监管要属地化。经过北京和河北共同研究,北京为主,河北为辅,共同监管北京转移到河北的这个生物医药企业,继续生产原有批号的药,这在医药监管领域就是一个重大改革的突破。
类似这样的政策创新还有不少,所以我们的生活会不断的得到改善,对未来还是充满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