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企业的“第二张财报”,它描绘了单一财务成绩之外,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与员工、供应商、用户之间的关系管理,展示企业更多的“柔性面”。但同时监管层对ESG要求将越来越“硬性”,近日港交所强制要求上市与拟上市企业披露ESG相关信息,沪深交易所正研究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ESG建设可谓大势所趋。
当不动产步入新周期,ESG作为衡量“企业长期发展价值”的综合指标被提至空前位置,也激发着各界新思考、新想法。凤凰网风财讯ESG频道“2023《企业新公民》ESG系列策划”特邀企业代表和领域专家分享真知灼见,共襄可持续发展思潮。
毕马威中国已连续三年发布ESG报告-《我们的影响力计划》,并在2022年与唯一一家获中国生态环境部授权的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机构中碳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碳市场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同年,毕马威中国正式成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起的“碳中和行动联盟”的理事成员,致力为中国的绿色转型及商谈目标的达成贡献力量。
在绿色低碳、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的对内实践及对外服务中,毕马威中国获得了联合国、世界绿色组织、中国香港环境保护署、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组织的高度认可,荣获2022年度联合国妇女署赋予妇女原则(WEPs)中国区“社区参与和伙伴关系”、连续四年蝉联雇主调研机构颁发的“中国杰出雇主奖”、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2022年度企业贡献奖、“健康工作间”及“绿色办公室”标志、CSR CHINA TOP100年度最佳责任企业品牌等奖项。
近日,凤凰网风财讯对话毕马威中国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主管合伙人林伟,从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角度,探讨ESG建设面临的问题及现状,为市场带来更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以下为ESG采访实录:
凤凰网风财讯:近期,联交所发布咨询文件,建议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 ESG报告中披露与气候相关的信息,符合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气候新准则。这是联交所要求港股上市公司必须披露ESG报告的信号?联交所此番行动的意义是什么?
林伟:对。今年6月下旬国际气候标准理事会的两套国际气候准则会正式出台,每个国家或资本市场都有选择在什么时候如何遵循两套准则。而中国香港联交所是最早提出“要求港股上市企业从2024年开始遵循新准则”的机构,这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动作。
不过,港交所也在部分定量内容的披露上给了上市企业两年的过渡期,但(严格按照新准则进行ESG全面披露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那么,联交所为何会要求上市企业遵循新准则披露呢?这就涉及到“ESG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本质上ESG不是宣传企业,而是投资者对一家企业是否具有可投资性的判断标准之一。以往,投资者更多关注企业的财务表现,但随着未来各种极端气候及其他不确定性事件发生概率的上升,企业也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甚至未知的风险。因此,企业就必须要提前考虑现在的商业模式、发展战略、成本结构等在未来风险发生时还能否继续适用,是否仍具有竞争力。
比如,欧盟的碳关税已经正式生效,美国也在考虑对碳关税进行立法。通俗的说,如果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商品出口到欧盟,就要按照欧盟的碳排放标准收取碳关税。目前欧盟碳排放配额价格大约是100欧元/吨,而目前我国的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的价格约为50元人民币/吨,两者的价差是巨大的。因此,如果企业按照国内碳排放标准生产的商品出口到欧盟,额外的碳关税成本会显著增加。举例来说,假如欧盟对某类商品的碳排放标准是1吨,而出口商品含碳3吨,这就会直接导致企业要承担超出标准的2吨碳排放的成本,如果按每吨碳排放100欧元的成本算,企业将承担约200欧元的额外成本。
简而言之,从投资者的视角来看,ESG反映的是企业的风险预判和风险防范规避能力,以及未来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代表的是企业未来的投资价值。因此,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及维护资本市场领先性的考虑出发,联交所强制要求上市企业披露其ESG信息。
凤凰网风财讯:ESG信披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林伟:ESG信息披露领域目前正面临着三大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准则不一致。在过去十几年间,不同的资本市场有着不同的可持续发展信披标准与框架。对于在美股、港股等多地上市的国内企业来说,就会面临ESG信披到底要符合哪套标准的疑惑。
同时,我们也看到ESG披露准则已经出现了趋同的迹象,我们预计全球共有三大ESG标准框架:第一是CSRD(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其适用于在欧盟展业的规模以上的企业;第二是美国标准,适用于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第三是国际可持续发展理事会(ISSB)正在制定的国际准则。我国也在积极响应ISSB的工作,比如任命理事在理事会代表中国引导准则的制定,并思考ISSB在中国落地的挑战与准备。就像十几年前将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做衔接一样。
第二,基础设施不健全,数据流程不清晰。现在较少有企业具备非常成熟的可持续数据治理系统和相配套的流程去管理包括环境、社会、管治等方面的诸多ESG数据信息。即便准则统一,在ESG数据信息体系不成熟的情况下,披露出来的信息质量也可能会有参差不齐的风险。所以,ESG信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头部企业树立良好的信披标杆,再传导给更广更多的企业,从而共同培育出一个日渐完善的信披环境。
三,人才储备不足,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机构,抑或是第三方咨询评级机构,在可持续发展要求日新月异的今天,包括信息披露在内的核心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才队伍支持企业在面对外界监管和价值链要求传导的压力下保持合规和领先。因此,企业应高瞻远瞩,将ESG 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凰网风财讯:您如何看待ESG、社会责任(CSR)、可持续发展三个相关概念?
林伟:它们的共同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让地球更美好、社会更公平,并为环境和社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但它们的视角是不同的,CSR更多的是企业展现其履行社会责任、宣传企业公民形象的一种对外宣传,也是企业树立其积极正面形象一种渠道。所以,CSR是一种可选的企业商业行为。而ESG是通过监管约束和资本引导,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升级,让企业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考量如何实现基业长青。简而言之,ESG可为企业在发展进程中的一些短期决策和行为提供有效的约束,同时也为企业永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引导和评估。
尤其是在我国的“双碳”目标提出后,国内社会各界对ESG的认知也变得更加全面和理性。之前企业或许还会认为CSR约等同于ESG,但现在我们也观察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凤凰网风财讯:您对建筑不动产企业的ESG有哪些建议?
林伟:在过去几十年间,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但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建设呈现出增量少、存量改造多的特点。我国和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差别主要源自于经济发展周期的不同。
目前我国经济也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和不动产管理企业第一要改变发展逻辑,关注成熟社区的改造,通过对老旧物业的更新升级使他们变得更加节能和环保,从而在改善城市界面的同时提升建筑的能耗水平;第二是可以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优化建筑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的能源使用及碳排放;第三是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优化建筑设计,提高低碳建材使用比例,延长建筑维护周期,让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变得更智慧更绿色。
凤凰网风财讯:陆家嘴论坛上,易纲行长在谈绿色低碳时提到了“胡萝卜加大棒”。而不论是胡萝卜还是大棒,都是企业建设ESG的外在动力。企业推动ESG的内生动力是什么?
林伟:这个问题要回到ESG信披标准来说。目前信披标准不一致,每家企业披露内容不同、格式也不同,很难对比。而当信披标准一致后,企业间的ESG表现就具备了可比性。此外,以欧盟为例,欧盟要求ESG信息披露需要有第三方独立见证,就像财报需要审计师进行独立的鉴证。当ESG报告进化的跟财报一样时,也就是可阅读性、可比较性和可依赖性都具备的时候,投资人就一定可以做出最终的价值判断,并反映在市值的变动上,进而内化为企业继续推动ESG建设的核心动力。
凤凰网风财讯:您如何看待ESG成本问题?企业如何平衡成本和经济效益?
林伟:ESG的成效很难立竿见影,这就要求企业要做好短期投入和中长期发展之间的平衡。短期来看,节能减排其实是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并可助力企业实现减碳的需求。比如,通过对某高耗能生产环节采取针对性节能改造,是可以帮助客户实现对利润的保护。
此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能够盈利,如果企业单一地寻求绿色低碳,导致无法长期稳定的盈利,也就不再是可持续发展了。所以说,我们谈论绿色低碳的时候,不是要企业一下子彻底颠覆商业模式,而是要摸清家底,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减碳目标和设定可续可操作、可落地的碳中和路径。
文/陈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