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企业的“第二张财报”,它描绘了单一财务成绩之外,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与员工、供应商、用户之间的关系管理,展示企业更多的“柔性面”。但同时监管层对ESG要求将越来越“硬性”,近日港交所强制要求上市与拟上市企业披露ESG相关信息,沪深交易所正研究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ESG建设可谓大势所趋。
当不动产步入新周期,ESG作为衡量“企业长期发展价值”的综合指标被提至空前位置,也激发着各界新思考、新想法。凤凰网风财讯ESG频道“2023《企业新公民》ESG系列策划”特邀企业代表和领域专家分享真知灼见,共襄可持续发展思潮。
作为全球性的专业服务机构,安永一直积极响应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努力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并于2020年和2021年,在全球范围内,分别实现了碳中和及负碳排放目标。
在绿色低碳、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的对内实践及对外服务中,安永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获“全球十大可持续发展服务机构”、项目执行力全球排名第一等荣誉,以及“ESG和可持续发展咨询公司领导者”称号;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更是成为全国第一批获准独立执业的绿色认证机构。
近日,凤凰网风财讯对话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田苗苗,探讨ESG建设面临的问题及现状,为市场带来更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以下为ESG采访实录:
凤凰网风财讯:相比欧美,我国在ESG起步较晚,目前国内ESG建设整体处于什么阶段?
田苗苗:为了更加科学、完整地评估目标企业和目标项目的投资潜力、资产价值与发展前景,非财务披露信息的重要性逐步被投资者认可。在财务表现之外,企业在气候、环境、治理等领域的管理能力与风险应对能力也成为投资决策中重要的考虑因素,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SG的起源。在过去30年中,各类区域与国际组织从不同视角出发,先后制定各种不同的碳排放、气候披露标准。然而截至到今天,关于ESG信息应该如何披露,依旧没有形成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因此,整体而言,在全球范围ESG工作依然处于探索阶段。
伴随ESG概念的普及,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纷纷开始披露自身的ESG信息。但事实上,很多国内大型企业一直都在开展ESG相关工作,只是此前不一定叫做ESG报告,而是社会责任报告,或者社会影响力报告。比如说,央企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和性质与ESG报告就极为接近,ESG背后所代表的人文和谐、自然和谐、保护各级劳动权利、推动人民美好生活等元素,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也都有体现。
我认为,ESG的提法是“舶来品”,但ESG的内涵并不是舶来品,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在社会生活中承担与发挥更多价值与贡献的必然选择。
凤凰网风财讯:正如您刚才聊到的ESG只是概念上的“舶来品”,那您如何看待所谓的ESG“本土化”?
田苗苗:ESG背后的价值认知不是舶来品,所以它谈不上“本土化”,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天然需要符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特色。
我认为,ESG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以及所属行业的特性。比如,我国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不均衡性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政府倡导的精准扶贫就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ESG工作。
ESG的本质是实现促进企业成为负责任的社会主体,实现“我的经济利益”到“我们的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效,至于用哪种方式、概念、手段,要因地制宜,结合企业自身的实力与能力,走切实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路。
凤凰网风财讯:目前沪深交易所都在推动ESG信披标准的建立,您对信披标准有哪些建言?
田苗苗: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并强调推动规则、标准、制度体系的改革。在ESG领域,我们注意到中国政府也积极参与了ISSB理事会推出的IFRS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的设计和制定。
每个标准的出台都有自己的土壤。过去,我们通常是较为被动的接受国际规则,现在我们在新标准的推出过程中,既要看懂别人怎样做,更要结合我国实际特点主动参与、积极发声,清晰表达我们的立场与观点,确保标准与规则的制定充分考虑到区域差异,合理保护自身利益,让国际准则真正做到国际适用。
凤凰网风财讯:ESG建设存在哪些挑战?企业如何应对?
田苗苗:部分企业会把可持续发展当成一个很奢侈的经营理念,下意识里,将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对立起来,把ESG工作看成企业额外的负担与义务。因此,如果不能理顺企业经营的底层逻辑,企业是很难将ESG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自发地开展ESG工作。
ESG工作旨在通过技术创新、能耗降低和生产水平的提升,帮助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提高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这与企业自身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需求是相一致的。所以,我认为企业谋求发展还是要先做ESG规划,将ESG的价值点和经营追求绑在一起,转化成企业的内在发展动力。
比如,高端疫苗市场始终是欧美品牌,它们在生产过程和研发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员工防护等工作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行业执行标准,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壁垒。国内企业如果想要进入欧洲的高端疫苗研发市场,就必须要在产业升级、工艺创新、员工安全等方面做足准备,才能通过认证,被市场所接纳。当企业意识到这些ESG领域的投入可以帮助自身打开竞争格局,进入利润率更大的高端市场,企业就又愿意主动投入。
另一方面,安永做过很多分析都表明,年轻人很关注环保问题,当企业表达了ESG理念如何与自身经营发展契合时,会更容易得到认可。所以,很多消费品会在产品、品牌定位时,注入绿色基因。
比如,欧莱雅会在产品包装盒、填充物上采用全纸质而非胶带,短期内成本可能会有所提升,但在引导消费者绿色健康的消费行为上,对于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形象是加分项。
所以,安永在与企业沟通ESG建设的时候,会非常注重ESG对企业可能产生的真实的价值点,从而降低企业的防御心态。
此外,在ESG推动过程中,政府要有明确性的奖惩,但也需要“因企制宜”。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定位,龙头企业做示范和引领,不断维护和更新碳排放形象。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量力而行,在有选择的前提下,采用更清洁、更绿色、更环境友好、更员工友好、更社会友好的方式,心态上也会从抵御变成主动,积极推动绿色低碳。
凤凰网风财讯:您如何看待“绿色溢价”“资产搁浅”的问题?
田苗苗:无论是“绿色溢价”还是“资产搁浅”,一定要看行业特征。
“绿色溢价”的问题正在随着全球贸易趋势的改变而改变。比如,欧盟出台了碳关税,要求所有企业以同等姿态降碳。而当某个企业的产品未能达到降碳标准,就会承担额外的碳关税,从而鼓励降碳企业。所以,在解决“绿色溢价”的问题上,政府的调节和政策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资产搁浅”的问题,高碳含量资产可能会伴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而出现价值快速降低的情况。但从国情来说,不是所有含碳量高的资产都会被资本市场所抛弃,比如承担着国家战略、安全发展的产业。所以,资产搁浅也要“一事一议”。
凤凰网风财讯:对于建筑领域企业节能减排,您有哪些建议?
田苗苗: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建筑的节能减排是所有降碳举措中最具有可实现性的,也是全社会减碳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但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需要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力。比如,建筑所需的水泥、钢铁这些高碳排放的原材料,需要提升工艺降碳;施工方、业主方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来选择绿色产品;建成后会产生高碳排放的日常运维,包括垃圾管理、水暖等,可以使用分布式光伏、热能储能合一、换能站等,多角度、综合发力低碳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对绿色转型的认知也在转变,比如传统的石油公司变成了能源服务提供商,建筑开发企业变成了运营提供商。企业将自身的绿色需求与产业链进行“常态化”交互,推动产业的整体转型。这就是为什么说ESG带来的变化是深刻的,它推动着企业重新思考自身的发展定位。
但坦率来讲,ESG的推动一定要分层分类,龙头企业承担引领市场的责任,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响应,微型企业能做一点是一点。我认为,ESG的推动工作不用过度苛责所有企业,大家可以在国家画好的底线标准上量力而行。
凤凰网风财讯:您如何看待ESG、社会责任(CSR)、可持续发展三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田苗苗:三个概念立场和视角不同,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但背后的本质是相同的,就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要思考如何用更高质量的技术和模式引领行业产业升级,使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
ESG概念就是从投资视角上产生的,本质上是投资者在评估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社会环境风险。所以,财务指标之外,ESG还包含责任、治理架构。
文/陈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