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企业的“第二张财报”,它描绘了单一财务成绩之外,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与员工、供应商、用户之间的关系管理,展示企业更多的“柔性面”。但同时监管层对ESG要求将越来越“硬性”,近日港交所强制要求上市与拟上市企业披露ESG相关信息,沪深交易所正研究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ESG建设可谓大势所趋。
当不动产步入新周期,ESG作为衡量“企业长期发展价值”的综合指标被提至空前位置,也激发着各界新思考、新想法。凤凰网风财讯ESG频道“2023《企业新公民》ESG系列策划”特邀企业代表和领域专家分享真知灼见,共襄可持续发展思潮。
从1979年至今,黄健之在建筑不动产领域从事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已达40多年,曾任上海市建委政策法规室副主任、市建委政策法规室主任、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市建委秘书长、市建委副主任、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世博局副局长、上海市建设协会会长等,推动了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更见证着、深度参与了上海城市面貌的更新改造。
他又是如何看待现在建筑不动产领域的ESG建设?近日,凤凰网风财讯对话上海市建设协会书记、荣誉会长黄健之,深度探讨建筑不动产领域在推进减碳节能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为市场带来更多关于建筑不动产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以下为ESG采访实录:
凤凰网风财讯:建筑不动产领域的碳排放存在哪些问题?
黄健之:过去,我国对建筑领域的碳排放重视度不足,特别是缺少对碳排放管理的顶层设计。“双碳目标”提出之后,各级政府开始重视碳排放问题。而随着我们调查研究的深入,会发现40%-50%的碳排放都来自于建筑行业,这一比例甚至可能更高。所以,近两年都在紧抓碳排放问题。但是在减碳过程中,仍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重视度不足。比如,一个项目开发时长可能1-3年,或者横跨10年,在建设过程中会持续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这点是需要企业重点关注的;
第二,在建设过程中,设计的地位重要性不突出,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我始终认为,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应处于主导地位。相较于施工,设计才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了一栋建筑的先天基因。如果先天是有缺陷的,那后面再弥补都是不够的;
第三,对既有建筑的碳排放重视度不足。以上海为例,有统计数据表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的房屋的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当时,上海住房面临着房源紧缺的难题,房屋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住房需求,对房屋的节能指标、抗震指标等都没有要求。如今老建筑改造,保温、隔热、供暖、防震……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只能根据不同时期的建筑物的建设状况、碳排放情况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逐步分批解决。
所以,我认为现在需要出台针对建筑不动产领域碳排放的顶层设计,系统化解决碳排放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对于上海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希望同行们能够齐心协力,按照总的设计目标和途径,共同解决这一难题,把降碳措施落实下去。
(作者 | 陈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