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这是2025年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城市更新工作在今年被赋予了更高的定位。
这也意味着,作为新一轮经济挖潜力、稳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城市更新将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市更新重点任务
实际上,近年来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也是相关部门明确的工作重点。在与房地产有关的各种级别会议上,城市更新便是热词之一。
1月20日,全国城市更新工作部署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会上强调,要进一步认识实施城市更新对于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重大意义,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市更新重点任务。
何立峰指出,实施城市更新必须科学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做到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要讲究策略方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先急后缓、有力有序,合理适用、因地制宜,科学确定改造目标和标准,让群众舒适舒心。
要落实项目资金平衡责任,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利用各方面资金资源,构建好政府、市场与住户之间的资金共担机制。要坚持不动则已、动则必快、动则必成,按期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加强组织保障,城市政府应切实承担好主体责任,精心谋划组织,务实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支持,共同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取得实效。
去年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在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下,城市更新已经进入到多样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住建部日前披露的信息显示,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其中,就包括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多种类型项目。
根据住建部介绍,目前全国已有410多个城市成立了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21个城市设立城市更新局,常态化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专职管理。
在构建制度政策框架方面,1个省9个城市出台了城市更新条例,92个城市出台了管理办法,150个城市印发指导性文件,城市更新目标任务、路径程序逐渐清晰。
据悉,目前各地共出台土地、规划、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1000多个,发布技术标准、操作指南260多个,提升配套政策精准性。
此外,在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310多个城市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同时,各地还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
共有12省设立专项资金给予奖补或贷款贴息,28个城市设立了城市更新基金,总资金规模达4550亿元。各地通过政企合作、特许经营、企业承包、自主更新等,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是关键
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常态。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2023年中国城镇住宅存量约为335.5亿平方米,城镇住房套数约3.74亿套。
如果中国城镇存量住房按照每年2%的更新速度,那么将带动全国每年7亿平米左右的城市更新规模,涉及700余万套的房屋。因此,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是开展该项工作的关键。
对于如何加快推进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霁看来,最主要的是要解决资金平衡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崔霁近日在2025迎新易居论坛暨2024城市更新实战优秀案例和优秀企业发布会”上表示,要正确认识房地产与城市更新的关系,支持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更新。要构建算大账算总账、算精账算细账的资金平衡机制,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城市更新的专业服务体系。
参与上述论坛的业内人士认为,城市更新是未来地产行业的核心动力和重点研究方向,但需把握好“两个关系的平衡”。
一方面,要平衡好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居住需求的关系;另一方面,就是要平衡好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这也是城市更新的重点、难点和痛点。
特别是在政策方面,建立做“两个减法”。一个是适时逐步取消核心城市的现行限制政策,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另外就是在政府管制方面做减法,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业内人士指出,尤其是在城市更新项目中,政府应明确划定城市规划、文化保护及风貌保护等红线,之后将具体实施方向交由市场和企业决定。通过减少不必要的管制,优化政策环境,相信这将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城市更新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