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好房子”的口号还在愈喊愈烈,但房地产行业这艘大船驶入全面高品质航道却似乎还需时间。
纵观当下楼市现状,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关系依然脆弱,各种问题如货不对板、偷工减料、虚假宣传、粗制滥造、延迟交房等维权事件仍在四起。
究竟哪些楼盘成为了交付的“困难户”?又有哪些开发商因“失信行为”拖累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2025年3月,凤凰网房产发起了2025上海新房交付困难户问卷调查活动,截至发稿日,共有6000多人完成该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临港天宸以1854票高居维权榜首,成为购房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项目;嘉悦云上以1288票位列第二;META CITY|天元府则以838票位居第三。此外,古美华府、中铁诺德璟宸、金鼎阅府等项目也因装修降标、虚假宣传、货不对板、延期交付等问题登上维权榜单。
01 货不对板与质量问题的维权困局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购房维权现象已逐渐演变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无论是面向刚需群体的普通住宅,还是定位改善型需求的中高端项目,亦或是主打奢华品质的高端豪宅,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纠纷案件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
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维权案例中,房屋质量问题、实际交付与宣传承诺不符、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等问题,始终是引发业主维权的核心争议点。
在近期进行的"交付困难户"评选中,嘉悦云上、天元府、古美华府、中铁诺德璟宸等项目就因突出的交付质量问题而"名列前茅",这些项目无一例外地陷入了货不对板、降标减配以及房屋质量问题的维权风波之中。
以天元府项目为例,业主们反映存在多项设计和建造上的问题。例如,宣传资料中提到的深灰色香槟金铝板外立面实际上使用了灰色真石漆;宣传的“玻璃幕墙”实际上仅为玻璃窗;精装修的标准也未达到合同规定的3000元/平,具体表现为使用了小型抽油烟机、无品牌空调、厨房未贴瓷砖、厕所仅贴半墙砖、阳台为水泥地面等;此外,小区公共区域的建造也显得过于简陋。
曾被誉为嘉定区域标杆项目的嘉悦云上,同样因"货不对板、减配降标"等问题遭到业主集体投诉。业主称,项目使用不合格保温材料且拒不提供合规测试报告;连廊栏杆设计不合理;采用劣质玻璃导致"哈哈镜"现象;外立面材料与展示严重不符,擅自变更设计使用低成本材料;施工工艺粗糙导致多处凹凸不平。
古美华府项目的质量问题同样触目惊心。在2023年11月的预看房环节中,业主发现了大量施工质量问题:施工方面存在消防登高面坡度违规、外立面不平整等问题;渗漏水问题涉及架空层、车库等多处;材料方面出现智能锁品牌不符、瓷砖空鼓等情况;安全隐患包括连廊门未安装报警装置等;还存在小区大门等与宣传不符的虚假宣传问题。
此外,一些项目如临港天宸、金鼎阅府04地块、杨浦城投悦尚海、华侨城纯水岸、御江廷等,因涉嫌虚假宣传和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销售,引发了业主的维权行动。
以临港天宸为例,业主们反映,在项目前期的宣传中,销售人员、购房图册、售楼处材料以及临港天宸的公众号等渠道,均明确将北区140㎡户型描述为“一梯一户”,这一特点成为了许多业主选择购买的关键因素。然而,在施工过程中,这一设计却变更为“两梯两户”,开发商并未提前通知业主,仅使用纸质隔帘进行简单分隔。
金鼎阅府04地块则出现了景观设计被擅自更改的情况,原本规划的下沉花园变为上抬大花坛,法式雕花对景墙及铜雕被替换为普通树木,法式迷宫设计被取消,进门和中庭水景尺寸严重缩水,业主直呼被欺诈。
杨浦城投悦尚海项目则出现了报规图与宣传资料严重不符的情况。尽管在2022年1月的报规图上"镜面薄水"设计已经消失,但在同年11月的项目预售宣传中,这一设计却成为主要卖点之一。
御江廷项目则暴露出备案图纸与实际施工不符的问题,2024年1月备案的暖通图纸上标注的空调外机型号,与4月份实际安装的型号存在严重差异,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业主权益。
交付之外,因开发商自身经营困境导致旗下项目受波及,并影响业主权益的维权事件同样不少。从烂尾风险到交付后的品质、服务呈现,都将成为悬在业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譬如御桥博翠,项目因开发商资金问题成为上海首个监管账户楼盘,大批量房屋被抵押查封,业主无法进行预告登记,维权之路从2022年持续至2024年,项目三期交付也出现延期,让业主焦虑不堪。
碧桂园上海柏悦三子项目因碧桂园暴雷事件影响,三个项目均出现延期交付情况,其中柏悦江湾延期2个月,柏悦翔湾和柏悦前湾均延期3个月。除延期交付外,三个项目还存在"货不对板"及质量问题,交付后更出现开发商失联、无法办理产证的严重情况,给业主带来巨大损失。
02哪些企业“失信”拖了高质量发展后腿?
在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部分房企因频繁陷入维权风波而备受关注,其中华发集团的表现尤为突出。
除了古美华府项目外,华发在上海的多个项目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维权。华发四季半岛项目被曝存在严重降标问题,不仅用料不达标、装修粗糙,公共区域设施简陋,更有业主家中出现面积巨大、从上而下通顶的裂缝,业主吐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华发半岛华庭项目在2023年即被传闻“剪力墙里塞砖头”,虽然华发及时做了沟通和解释,但业主们开始对自己的楼盘产生质疑,这种情绪在后续的取证、反馈、沟通中愈演愈烈。
后来项目又被爆料减配13亿元,现场呈现实景更是让业主忧心:外立面真石漆鼓包,大门的简陋设计堪比动迁房,粗糙的公区景观设计,导致的结果就是,业主们对华发的信任降至冰点,纷纷拒绝预看房。
华发与仁恒合作开发的海上溪云项目,交付后迅速陷入质量投诉风暴,插座渗液、瓷砖"长毛"、屋顶漏水、消防设备缺失、楼道扶手摇晃等问题层出不穷,所谓的"优质生活"变成了"问题集中营"。
除华发外,南山、浦开等房企也因质量问题频频登上维权榜单。南下集团旗下前湾拾缦项目因违规使用保温材料被监管部门查处,外墙保温板检测结果不符合技术要求;虹桥璀璨领峯项目则因"星空顶车库"宣传与实际严重不符、外立面施工质量差等问题遭投诉;虹桥天玺领峯项目更是存在阳台窗户未按规定采用三玻两腔玻璃、外墙渗水、全屋漏水等严重质量问题。
浦开集团旗下项目同样问题重重。浦开云璟一期项目的新风系统与合同承诺严重不符,缺少全热交换器,运行时噪音巨大且功能表现不佳;浦开云璟二期项目的公区室内装修质量低劣,三菱电梯被替换为上海三菱品牌,卫生间面砖采用水磨石斑点狗材质等问题被业主投诉。
开云艾尚里遭到投诉,称车库没有样板段,环境像监狱,绿化像菜地。入户时容易撞头,儿童乐园的板材含有致癌物质,小区门禁系统形同虚设,内部的樱花谷和外部商业区完全没有物理隔离和门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商业区进入小区内部,畅通无阻。
03强化监管制度,筑牢行业防线
值得注意的是,从货不对板到虚假宣传,从偷工减料到延期交付,这些乱象的背后,既是部分开发商诚信缺失的体现,也暴露出行业监管机制不完善、执法力度不足的短板。
当前,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严峻,维权成本高、举证难、周期长等痛点长期存在,而部分开发商违规成本低、处罚力度轻的现实,进一步助长了行业乱象的蔓延。
要破解这一困局,必须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监管部门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开发商信用评价机制,将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格局。行业协会应推动建立透明的房地产信息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让购房者在购房前能够全面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从源头上降低维权风险。
开发商必须强化契约精神,严格履行承诺,将品质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以诚信经营赢得市场口碑;购房者也需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形成对行业的有效监督。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行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好房子"的承诺,让购房者住得安心、住得舒心,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千万家庭的安居乐业,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唯有以更严格的监管、更透明的信息、更诚信的经营,才能重塑行业信誉,赢得购房者的信任与支持,为楼市的长期健康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