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8日,瑞安房地产(股份代号272)正式公布2024 年财报并举行年度业绩说明会。年报显示,瑞安房地产2024年录得利润8.1亿元,其中股东应占溢利为1.8亿元。
Wind万得数据显示,2024年港股上市房企净利润亏损(含预亏)的企业达到113家。在房地产调整周期中,瑞安房地产实现“持续盈利”难能可贵,体现公司具有韧性经营和长期抗风险能力。
业务规模方面,年报显示,2024年瑞安房地产实现合约物业销售额150.55亿元,同比增长32%;已确认物业销售总额(包括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为79.62亿元;当年录得租金及相关收入(包括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同比增长9%,达到35.4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瑞安房地产在2024年锁定了销售总额153.94亿元,计划于 2025 年及以后交付和确认,这意味着公司2025年的销售金额和收入规模,能够得到持续补充,给业绩稳固提供了保障。
瑞安房地产主席罗康瑞认为,房地产市场经过过去两三年的调整,现在应该已经筑底。在地缘政治、房企财务处理两个大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市场还存在不明朗的地方,这些地方能够调整好,相信市场会稳步向好、长期向好。
实际上,去年的系列刺激措施以及“两会”释放的积极信号,已经表现了政府稳定经济的决心,相信复苏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在市场调整周期,公司会比较谨慎投资,并继续推行轻资产策略,利用品牌声誉和管理专长拓展业务,便于灵活配置资金,平衡投资风险,以推动公司持续增长。
上海高端项目强发力
全年销售额增长32%
瑞安房地产2024年实现利润持续增长,离不开长期聚焦一线城市和中高端住宅市场。
以上海为例,2024 年上海高端住宅市场成交面积同比增长150%。瑞安房地产在2024 年下半年陆续推出「翠湖天地·六和」与「翠湖滨江」等高端项目,顺应市场需求实现热销,为公司全年合约销售额做出重大贡献。
据悉,「翠湖天地·六和」是瑞安房地产翠湖系的最新作品,预售阶段即有3.6倍的超额认购 ,108 个单位在开盘当日即售罄,合约销售额达 119.79 亿元,平均售价约21万元/平,创下上海高端住宅销售之最。风貌别墅「翠湖滨江」项目则在报告期内已售出 6300 平方米。据悉,这些在售项目在2024年录得约7.95亿元的认购销售额,将在未来数月转化为合约销售额。
瑞安房地产行政总裁王颖认为,翠湖系列的成功充分体现了瑞安房地产在高端住宅这一细分市场的领导地位。2025 年末公司还将推出「翠湖天地·六和」的风貌别墅产品——36 栋传统风格的独栋和联排别墅,这在上海核心区,尤其是上海新天地板块内是非常稀缺的优质资产,预计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市场地位,奠定未来市场拓展的基础。
租金收入同比增长9%
商业出租率保持高水平
除了开发业务,商业租赁业务也是瑞安房地产的主营业务,并在2024年贡献了35.47亿元的租金及相关收入(包括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同比增长9%。
期内,瑞安房地产零售物业和成熟办公楼的平均出租率分别为 94% 和 91%,均优于一线城市市场平均水平,较高的出租率也体现了瑞安房地产资产的抗风险能力。
其中,以「蟠龙天地」和「鸿寿坊」为代表的零售物业,在2024年实现了客流量和整体销售额12%和8%的增长幅度。
办公楼物业方面,2024年瑞安房地产的办公楼新租面积达 230,000 平方米,主要由位于上海的物业组合带动,而其中 54% 由全球知名企业承租,物业出租状态表现稳健。
为何能能推动租金收入实现9%的增长,瑞安新天地行政总裁张斌回答凤凰网风财讯关于“商业资产运营新策略”的问题时表示,公司商业运营的成功,主要源于对空间、内容和服务的不懈创新,以及对客户需求和前沿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通过打造地标级复合功能品质社区,并融入在地新生的文化和可持续生态,提供独特的新天地社区体验,为消费者和租户创造长效价值。
2025年底,瑞安的「太平洋新天地」和「创新天地商业公园」将分别在上海和武汉开业,预计将带来新的可持续经常性收入。
另悉,瑞安还将在2025年启动「Urban Retreat城市微度假」社区产品线新项目「召楼新天地」,以及两个轻资产项目——位于上海新天地社区的高端住宅项目和奉贤区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推动收入来源多元化。
手持77.34亿现金及存款
净负债率维持52%低水位
经营端以外,在财务端瑞安房地产保持了港资房企的稳健风格。
年报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瑞安房地产的净资产负债率稳定维持在52%,现金及银行存款77.34亿元。公司自 2021 年已偿还452亿元的离岸债务,包括于 2025 年 3 月 3 日到期的4.9亿美元优先票据。
瑞安房地产财务总裁兼投资总裁孙希灏表示,得益于集团优质的资产组合和积极的资本管理策略,公司能够通过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未来公司也将以确保流动性为首要任务,继续进行审慎的资本管理,以确保财务长期稳健。
总体而言,瑞安房地产副主席罗宝瑜认为,当前虽然宏观层面有不确定性和种种挑战,但是公司会聚焦物业开发和物业投资的大核心业务板块,努力在上海保持领先地位,拓展大湾区一些重点一线城市,并通过精细化轻资产策略推动业务发展和土地储备。公司短期内也会加强流动性管理,确保财务安全,推动长期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