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据中国—南亚博览会官方公众号消息,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以下简称“南博会”)将于2025年6月19日至2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标志着这一国际性盛会进入倒计时。自2013年首届南博会落户昆明以来,这一国家级展会已走过十余年历程,不仅重塑了昆明的城市经济格局,更推动滇池会展板块从一片待开发的热土,跃升为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国际会客厅”。
南博会:滇池会展板块的“经济引擎”
2012年,当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在滇池东岸破土动工时,这片区域还只是昆明主城区边缘的城乡接合部。数据显示,当时滇池会展板块所在的官渡区GDP不足千亿元,会展经济几乎空白。而到了2024年,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共举行约2000场的各类型展览/会议/活动,吸引客流量约7000万人次,而这样的规模效应所创造出来的,是高达约170.5亿的会展业经济收益,以约1:9的拉动系数带动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
南博会的永久落户,直接推动了滇池会展板块的基建大提速。过去十年间,片区建成以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总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的会展综合体,并配套地铁5号线、飞虎大道等交通网络,形成与长水机场、高铁站的“30分钟交通圈”。周边星级酒店从2013年的零星布局增至2024年的8家,包括洲际、华邑等国际品牌,客房总量突破1万间,成为昆明高端商务接待的核心区。
产业聚集效应凸显
南博会带动会展产业链全面成型。截至2024年,滇池会展板块注册会展服务企业超600家,涵盖策展、物流、数字营销等领域。每届南博会直接拉动昆明餐饮、住宿等消费超20亿元,并推动云南特色产业走向全球——2024年第八届南博会吸引2000余家参展企业,云南本土企业占比达35%,普洱茶、野生菌等“云品”通过展会签订订单超5.9亿元。
第三产业能级跃升
会展经济催化了第三产业的结构升级。滇池会展板块所在的官渡区第三产业占比从2013年的60%跃升至2024年的72.9%,形成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2024年,官渡区GDP实现1564.65亿元,同比增长6%,总量居全省各县第一。
国际盛会叠加效应:从会展中心到生态典范
滇池会展板块的崛起,不仅源于南博会的持续赋能,更得益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以下简称“旅交会”)等国际性盛会的叠加效应。这些会议不仅带来经济红利,更推动区域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
COP15: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动能
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举办,这场被称为“生物多样性领域奥运会”的盛会,让昆明站上全球生态治理的聚光灯下。
为迎接COP15,昆明对90余条道路进行功能颜值大提升,完成2000余栋楼宇等设施景观亮化,滇池畔新增百组立体花坛,更重要的是,建设了环草海湿地、宝丰半岛湿地、星海半岛湿地、海东湿地等多个环湖湿地公园,截止目前,昆明市共建成以湿地为主的滇池环湖生态带6.29万亩、湖滨湿地58片。生态修复还催生了“绿美经济”——2024年,滇池沿岸46个重点村共形成景观性业态137个、消费性业态874个,全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营业收入5.4亿元,人均增收974.2元。
旅交会:文旅融合的“流量密码”
作为亚洲最大旅游展会,旅交会每年为滇池会展板块带来超10万人次专业客商。2024年展会期间,云南签约文旅项目9个,涉及农文旅、酒店、生态旅游等多个领域,协议金额超过130亿元。同时,滇池会展板块内民宿数量从2013年的不足50家增至2024年的600余家,形成“会展+文旅”融合模式。
未来展望:从“会展之城”到“全球会客厅”
从南博会到COP15,滇池会展板块的每一次跃升,都是昆明拥抱全球化的缩影。站在新的起点,滇池会展板块正迎来多重战略机遇,2025年,滇池会展中心已排期国际展会20余场,涵盖宠物、五金、花卉等领域。未来,随着RCEP深化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滇池会展板块有望以以生态为底色、开放为引擎,成为链接南亚东南亚、辐射全球的“会客厅”,书写中国西南面向全球开放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