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沉寂了许久的宝安旧改项目"珺悦名都"迎来新进度——计划5月1日开放营销中心及异地样板房,6月取证入市。目前有吹风价7万/㎡左右引发市场关注。
珺悦名都前身为中南集团主导的宝城25区旧改项目,2021年中南集团陷入流动性危机,2022年债务全面暴雷,随后项目停工超1年。
珺悦名都地处新安街道前进一路与裕安二路交汇处南侧,也是25区继中粮大悦城、万科大都会后,片区最后一个更新项目。合并地块后的珺悦名都总建面14.37万㎡,规划377户住宅(含244套商品房),容积率8.91,项目主打89㎡三房及115㎡四房。
配套方面,珺悦名都靠近5号、12号地铁交汇站灵芝站;周边还有裕安小学(在建)、建安小学 、新安中学;楼盘对面紧邻约15万㎡的华南区首座中粮“大悦城”,以及还有宝安壹方城 、海雅缤纷城 、中洲πMALL、 勤诚达K+广场等。
2023年,中国信达集团通过旗下信达资本与中南建设联合设立纾困基金,以“股权接管+委托代建”模式盘活资产,注资重组项目公司深圳市金中盛投资有限公司,并于取得两宗地块使用权,推动了项目规划调整。
信达参与行业风险化解 成效几何?
根据工商信息显示,深圳市金中盛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公司,芜湖信中盛投资合伙企业以及信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背后所属集团皆为中国信达。
官网显示,中国信达是经国务院批准,为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助推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而成立的首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和金融服务业务,其中不良资产经营是核心业务。
盘点发现,信达地产近年持续参与行业风险化解,2023年累计介入47个房地产风险项目,带动1300亿元货值复工复产,保障近4万套商品房交付。2024年初更联合中国信达设立200亿元纾困母基金,其中包含投向法拍资产、破产重整等特殊机遇。
2024年12月27日,中国信达成功实现了上海大兴街项目的实质性重组;2025年3月25日,信达地产联合多家企业成立300亿元纾困基金,为天津摩天大楼项目——117大厦复工注入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此类纾困业务,信达在自主开发领域亦有布局——深圳坪山金尊府作为其全资主导项目,却正面临品质管控考验。
该项目可追溯至2015年12月,彼时信达联合深圳坤润投资以30.3亿元竞得地块,原委托泰禾代建开发。随着泰禾退出,信达全面接管操盘权,但项目交付后暴露的质量问题引发关注:据业主透露,项目交付后出现漏水、外墙墙皮脱落等质量问题,此外,由于项目为毛坯交付且目前还有余房未售,这也就意味着后续可能会有业主陆续装修,这也将对居住体验造成影响。
实控人变更与高管更迭 业绩由盈转亏
在纾困业务推进的同时,信达地产管理层却经历了频繁调整。2022年至今已三换董事长,现任掌舵者邓立新于2024年9月接任。股权层面,今年2月,财政部拟将中国信达58%股权划转汇金公司,信达地产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中央汇金。
分析人士认为,AMC系房企如何平衡风险处置收益与开发主业造血能力,将成为决定其转型成败的关键。
与此同时,信达地产自身却经历业绩寒冬,过去一年业绩同比扭盈转亏。根据信达地产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80.28亿元,同比骤降29.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7.8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降幅高达255.12%。这一业绩不仅远低于市场预期,更创下公司近年来的最大亏损。
珺悦名都的即将入市,恰似观察信达纾困模式的显微镜。这个承载着城市更新使命的复合型项目,既考验着操盘方对复杂业态的运营能力,更检验着AMC机构化解行业风险的商业逻辑。
但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业态规划复杂,除了商品房还有保障性住宅、回迁房、商业、写字楼等,且户型整体容积率高,后期居住环境和舒适度可能会收到影响,购房者可根据需求考虑。
而即将入市的珺悦名都会给市场交出怎样的答卷?凤凰网房产将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