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好房子”概念首次在住建部文件中亮相;2025年,这一理念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短短两年间,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好房子”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进,正逐步从政策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长三角地区始终走在住房高质量发展的前列。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协同发展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居住品质的需求持续升级。
7月21日,上海亮出“好房子”建设标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住宅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这一标准立足民生需求,在国家标准框架下充分融入上海特色,不仅在住宅安全性、舒适性、绿色低碳技术及智能化设计等方面设定了更高标杆,更对建筑结构、水电系统等专业领域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
在此重要节点,由凤凰网房产联合上海房协好住房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长三角好房发展力指数》将于8月1日正式发布。这份行业首创的指数报告,将通过科学化、动态化的多维评估体系,为政府部门、开发企业和购房家庭提供权威参考,助力构建长三角“好房生态圈”。
01 三大创新亮点:构建科学评价新范式
在住房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长三角好房发展力指数》以其创新性的评价体系,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这一指数体系通过三大核心突破,为长三角地区住房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评价维度。
首创的全方位评价体系是该指数的首要亮点。其中,「好房发展指数」创造性地采用“10大维度30项指标”的评估框架,涵盖政策支持、标准机制、实践创新等关键领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指数创新性地引入“城市能级-人口规模-市场活力”三维动态权重模型,通过60%、25%、15%的科学配比,既精准量化各城市住宅发展质量,又实现了城市个体诊断与区域协同评估的有机统一。
作为配套评价体系,「城市指数」从政策、实践、市场、民生等10个维度入手,构建了包含经济支撑力、市场活跃度、绿色宜居性和政策协同力在内的“四维模型”,为长三角各城市住房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排名依据。
而「房企指数」则更具突破性,不仅覆盖38家不同类型的标杆房企,还创新性地将“社区运营”“保值增值”等前沿指标纳入评估体系,通过10大维度100项具体指标,全面衡量房企综合实力。届时发布的房企指数各维度冠军榜,必将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动态追踪机制是该指数的第二大特色。依托国家统计局、住建部等权威数据源,结合实时舆情监测,该指数建立了双月更新的常态化机制。这一机制不仅能及时捕捉政策调整对房企策略的影响,还能预警质量风险和服务短板,真正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更值得关注的是,指数体系将持续优化,适时纳入人才流动、租赁住房、建筑科技投入等新兴指标,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权重的智能调整,不断提升对市场趋势的预判精度。
最后,该指数还将推动形成长三角“好房生态圈”。通过建立跨城市、跨企业的数据共享和经验对标机制,促进上海、杭州、苏州等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向周边区域扩散,引导房企通过指数优化产品线,最终形成良性的行业发展格局。这一创新实践,必将为长三角住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02、指数价值:以小撬大,重塑行业格局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好房发展力指数》不仅是评估工具,更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杠杆”。
对行业而言,这一指数为房企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指南,推动资源向高品质项目集聚,加速行业洗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在消费市场中,白皮书以专业维度解构“好房子”内涵,帮助消费者建立理性认知,使其在购房时能依据科学指标选择,从而推动企业提升产品力,形成供需双向优化的良性循环。
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在政策方面,白皮书通过详实数据勾勒长三角区域住宅发展现状与趋势,为政府制定好房子财政激励等政策提供精准依据,同时助力政策效果评估与动态调整,保障市场健康有序。
在城市协同方面,统一的指数体系打破城市壁垒,促进长三角各城市在标准共建、经验共享中解决共性问题,凝聚区域发展合力,共同打造全国宜居标杆。
写在最后:
住房高质量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8月1日,《长三角好房发展力指数》将正式发布,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创新突破,更是住房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未来,该指数将持续迭代升级,以每两月为周期动态更新,确保始终紧跟时代脉搏。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创新指数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好房子”建设注入新动能,书写住房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