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姐说:
红姐的一位朋友,北漂13载,从租房,到买人生第一套房,再到换学区房,前几天在北京又买了一套房,用他的话说:
“尽管理性告诉我,现在已经不是房地产最辉煌的年代,但手里一旦有了闲钱,买房的心绪就开始放飞。再买一套房的想法,从去年冬天就开始了。在观望、等待与考察大半年后,我终于还是出手了。”
令红姐神奇的是,他刚买的这套房,去看房的当天就交了款,而在此之前,从去年冬天萌生买房想法到现在,他已经看房看了大半年。
可以说经历过买房-换房-再买房的北漂13载,他已经不是个买房路上的小白,甚至可以说很专业。
在大多数人都对楼市持悲观预期进而选择观望的时候,他为什么会选择出手买房呢?而且第一次到访某项目就速战速决成交了呢?
应红姐邀请,他用这篇文字记录了北漂13载的买房心路历程。既是对他自己买房心路的回顾总结,也从中端倪了北京楼市这些年发生的变化。
国人对于房子总有一种格外的情怀,近乎于偏执。购房,换一个文雅的说法叫“置业”。成家立业,意味着有房才有家,有家才有业。在国人的思维中,房就是业,业即是房。
回顾北漂的日子,其实就是一直以来和房打交道的历史。
刚出校门,赵小姐还未毕业,为了方便,我仍旧蹭住在学校公寓,上铺睡人下为书桌,一个方格就是象牙塔的归处。
工作后,和赵小姐一起,既住过东三环边高档小区,也在很“老北京”的南锣鼓巷的平房住了一年,领略过CBD的繁华与南锣鼓巷的文艺,于我而言,回到家便有一桌热菜热饭,即是一个可以憩息的港湾。
后来,我和赵小姐结婚了,买房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对一份爱情的见证,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购房这件事被提上了日程,于是绿中介拉风的电驴后座上出现了一对小年轻,吹着微风穿过北京的大街小巷。
【安家】
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萧条之后,2010、2011年北京楼市一路上涨的房价和明显回暖的成交量,明白的传达给人们一个信息:楼市的春天又来了。
整个2012年下半年,楼市一路上涨。2013年春节回来,我觉得不能再等了,加速了买房的计划。
彼时的我们,似乎不但不觉得有必要考虑“学区房”,甚至认为这简直就是智商税。因为那时还尚未为人父母,既无法体会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也不曾了解北京教育不均衡到了何种地步,有的只是实在无法理解一堆七八十年代的旧砖瓦为什么就值“天价”这种感叹。
2013年的夏天,经历了大半年的看房,我购置了人生的第一套房。期间,考察过通州(确实是通州,尚未成为副中心,也没有户籍限购的政策)的金地新楼盘,第一次在北京考虑买房,自然是对新楼盘心水不止,但考虑到上班通勤,还是只能舍弃。
最终,在赵小姐表姐的推荐下,将重点区域锁定在朝阳区东五环外定福庄、双桥、常营一带。
6月,伴随着夏日烈日骄阳,我和赵小姐终于踏进了朝阳区房产交易大厅,拿到了人生第一个房产证。
房子是一个90年代末的老房,6层小板楼的顶层,不到80平,户型方正,南北通透,套一句开发商的描述,是小区里楼王的位置,总之除了是顶层之外,对那时的我们来说都很满意。
当然了,对于顶层,彼时的我们似乎也并未太过于介意,事实证明,夏日的炽热以及雷雨季节的漏水还是给我们上了一课。
人生第一套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印记,看房后的欣喜、转账时的忐忑、拿到房本的激动、装修的苦乐,都至今难以忘怀。都说人生第一次印象是最深刻的,果不其然。
【学区】
原以为,我们会安稳地在这套房里度过人生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只是计划赶不上计划,甚至连装修好的宝宝房都没用上,我和赵小姐就换房了。
2014年年底,我和赵小姐爱情的结晶诞生了。有了宝宝之后,孩子的教育成为头等大事。
朝阳,是个好地方,三里屯、CBD、朝阳大悦城、龙湖长楹天街都不远,最不缺的就是吃喝玩乐,要说课外培训,马术、花样滑冰、冰球这种高大上的项目应有尽有,学科类的辅导班,好的稀少。
更要命的是,小区对应的学校是个“村小”,生源鱼龙混杂,教学质量更是无法保障。都说当下流的泪都是过去脑子进的水,古人诚不欺我。又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一个人也不必怀疑大多数人的选择,如果没有异于常人的洞察力,那不妨从众选择,这些话都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于是,人生购房后不到3年,就逐渐萌生了换学区房的想法。
更为关键的是,伴随着北京楼市的浮浮沉沉,到了2016年楼市在经历了长期的横盘和阴跌后,再一次迎来腾飞。
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恐慌。
还依稀记得,曾经中意的几套房源,东城的安交、龙体、花市一带都有过深入的考察与沟通,回想初衷,应该是想“中庸”地选择一个房价、教育、宜居比较均衡的房源,东城似乎成了不二之选。
再一次,在2017年春节后,换房进程加速了,鉴于楼市的火爆,我采取了“先买后卖”的换房顺序,先锁定意向房源,再出售已有房产。在经历了对东城、海淀的大范围考察之后,西城广外,成了这一轮选择学区的最终抉择。
没办法,既然选择了,就默默承受。那就来吧,按顺序签买房与卖房合同、解抵押、凑齐首付、网签、拿房本、腾房、搬家,一套组合拳下来,不掉层皮那是不可能的了!
换房之路,艰辛漫长,无论是心智还是体力,均是一场漫长的煎熬。
呜呼,我遭遇了2017年“317”政策,监管对楼市的火爆早有察觉,一剂猛药下来,对换房客而言是精准打击,首套变二套,利率上浮、贷款年限变短,一通操作,大大增加了购房成本。
所幸,卖的房赶在“317”之前签了合同,买家也算守信,各自按约履事,无论如何,咬紧牙关,换房操作完毕。
这回依旧是个小三居,因为对口一个在片区内还可以的小学,尽管房子周边环境堪忧,不远处就是公厕与垃圾回收点,但并不妨碍在那个燥热的时间点单价悄悄站上10万的门槛,总价已然逼近900万,而这仅仅也就是西城的“上车”区域。
【萌动】
2020年,疫情突发。都说冬天来了,春天自然不远了。从2017年十一我和赵小姐搬到西城,直到去年冬天,期间未再实地看过房子,但一直关注北京的楼市。
我和赵小姐都不是热衷于折腾的人,但还是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感知和敏锐。期间,稍有积蓄,就投点股票和基金,但也仅限于参与而已,毕竟我们都不是好赌之人。
直到去年冬日,我陆续接到了邀约看房的电话,于是再一次踏上了看房之旅。
出发,第一站首开龙湖熙悦宸著,抱着了解一下的心态前往。龙湖,大开发商,被销售灌输的各种景观布局、先进理念说的七晕八素,高大上!
不回过头来看,限价6万4,在那个地段还是很可以的。又回到那句老话,这么多年了,就没见吃亏的“多军”。
后来,阴差阳错,看了青龙湖周边的房子。首先是被青龙湖的环境所打动了,龙湖、金地、首开,三家开发商,项目紧邻,各有所长,有的长于园林设计,有的在室内布局和装修上更胜一筹。
说实话,很心动,不到300万就能拿下,不免畅想未来徜徉在青龙湖朝阳和晚霞中散步的场景。
后续又陆续看了大兴南六环外的几个楼盘,但由于“荷包”有限,东边、北边新楼盘单价较高,涉猎不多。直到出手前的最后一刻,我都是准备买青龙湖区域了,既然战略已经定了,那无非是哪个开发商和哪个项目的区别。
9月下旬,真正想拥有自己第二套房的心,萌动不止,开始迸发。
2017年换的房,按照当时的信贷政策,也算我和赵小姐的二套,但那个二套真是让人心痛!
一番研究,机缘巧合,得知了合生me悦。约定了25号去看房,当天,就做了决策,认购了52平的西向一居,15层的8层,总价和首付在可撬动范围内。
现在想来,很快决策的几个因素:
一是交通。合生me悦,宣传就是地铁房,实地勘察后,不至于像宣传的200米,但步行估摸10分钟吧;
二是环境。守着南海子公园,南海子公园自然是不陌生,两年前开放时就来过好几次,不止一次感叹并畅想过拥有一个挨着公园的房子。三
三是小户型。自从舍弃了青龙湖,鉴于目前的年龄,养老房的事就暂且搁置,还是定位为投资更为现实一些。投资,自然需要流动性好,这个户型能满足上车需求,于我而言如此,于后续的接盘者而言,同样如此。
至于其他,产业、学区、医疗、商业等,地块目前还在开发和定位中,可能比不上亦庄核心区,但未来可期。
想明白了以上几点,做决策也就不难了。由于当天还有接机安排,最好速战速决,于是当天就交了定金,草签协议。买定离手,静待花开。
【体悟】
回顾过往,2013年首套,2017年换房,笔者对北京的楼市和房产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体会。在那个期间,还没有“房住不炒”的最高指示,楼市犹如一匹尚未被驯服的野马,和传说中的无二,错过了就再也买不起了。
现在闲来无事,再查看之前看过房源小区的价格,剩下的只是当时为何不出手的嗟叹。
至于最切身的体会,来源于我所购学区房和邻居的对比。同样户型、面积,楼上邻居15年底成交,价位在500多万,而我在17年初成交,直接快翻倍了!
不得不感叹,购房,于国人而言承载了太多,户口、上学、归宿感,有了房才能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才能安身立命。
于我而言,当然不是炒房,充其量是亲身参与了北京楼市,其实也没有从中获益很多,但确实有些许体会。
与多年前相比,尤其是随着产业的发展与今年“双减”的逐步落地,北京的楼市已经有了并将会有更多的变化。
之前是绝对以环路为分界,价格高低与和市中心的距离正相关,因为产业、医疗、教育都集中在老城区。
但现在逐步出现了分化,传统意义的郊区(例如上地、望京、亦庄、清河等)因为有产业,房价不再是绝对意义上的和天安门的距离直接挂钩了。
此外,随着90后和00后的入局,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愿意为老破小买单,尽管老破小在帝都楼市仍旧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合理性,但房价似乎与楼盘本身的品质开始越来越正相关。
当然,房住不炒,回归到政策与国家顶层逻辑层面,自然如此。近期发生的华夏幸福暴雷、恒大舆论危机等,都无一例外宣示了地产多年累积的风险以及黄金年代的逝去。
但我想说的是,超越房子本身的居住属性,房产依旧是投资和资产配置的最重要品种,甚至没有之一,无论是对个人亦或是组织,无一例外。
多年以来,多和空、买和不买,论战至此,只能戏称说“多军”从来没吃过亏,当然了这句话放在北京合适,放在其他四五线小城就未必了。
同样是买,择时、择区、择房,每一个因素、每一个决策,都很关键,对个人而言,则决定了是否直接拉开一个身位的财富水准。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北漂了13年的普通人的买房故事以及感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果你读了后能从我的文字中有所收获,自然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