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的深入落实,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越来越形成共识,哪些人该买房哪些人不该买房也一目了然,不过基于当前房地产市场现状,各种杂音四起,又在打乱购房者的思路。
因为形势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但是稳增长的需要,那么房地产调控其实是有一些微妙的变化的,这种变化往大了说也没变,因为因城施策、分类调控始终就是房住不炒的有益补充。
复杂在哪里呢?单纯从房地产而言,就是市场严重分化,各地有各地的问题,一二线城市中一些热点城市面临房价上涨的问题,三四线城市很多则有房价下跌的问题。
作为购房者究竟是该追涨还是追跌?一般大家都知道买涨不买跌。可是作为购房者,我们苦苦盼着房价下跌,每个购房者也都在等待自己心中的最佳购房时机,这个时机会来临吗?
似乎比我们想象中要难得多。
12月15日,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公布。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延续下降态势,同比涨幅持续回落。其中,有9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10月的时候是13城,也就是说,近9成的城市房价是下跌的。
整体来看,房价的确回落了,而且下跌城市个数也创下新高。这是不是可以给购房者增加更多的信心呢?
似乎比我们想象中要不乐观。
一方面,很多城市并没有降到位,所以还在期盼房价继续降;另一方面,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涌上心头,有些城市房价确实降了不少,都已经引起当地出台限跌措施了,甚至有不少城市给出优厚的补贴政策。
可是,作为购房者却犹豫了。当房价真的降了,你却不敢买了。
一切的调控也都是为了稳增长,所以其实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势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不过,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悲观情绪以及最近国家释放的各种利好信号总是被过度消费,以致于不时引来官方的回应。
12月29日,经济日报在文章《房地产市场趋势怎么看》中对上述两种极端思想做了回应,不仅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地位没有变,而且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没有变,因为住房需求依然旺盛:表现在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上。
“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牵涉面广,在国民经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中都占有相当高的份额,对于经济金融稳定和问题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
“不同城市间的市场分化十分明显,一线热点城市仍面临房价过快上涨压力,部分城市则受人口流出、经济发展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有所增加。面对市场分化,房地产调控应因城施策,既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又防止大起大落。”
房地产的重要性及稳定性目标及时回应了两种极端的观点,是对购房者赋予信心的重要声音。很明显,未来的政策重点也将是刚需和改善性自住购房者。
所以,可以看得出来,国家在有意引导,一切的努力都是在为刚需和改善购房者,而不是为了炒房者,那么如果说你正好要在这个城市买房,又恰恰赶上好的政策福利,当然可以买。但是如果有的选择,那么尽量选择一些一二线城市,这里有人口流入有资源产业支撑。
不管哪类城市,都要多措并举扭转当前房地产领域循环不畅的问题,让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才是目的。房价上涨过快还是下跌过快,都与稳定初衷相悖。
在为购房者担心房价过快下跌打消顾虑的同时,也要为购房者担心房价过快上涨而表态,“市场好起来不应再走过度依赖房地产的老路,要避免一些城市房价再进入过快上行通道。房住不炒的底线不容突破,炒作房地产行为不应再有。”
说到底,让市场好起来不是让房价大涨,更不是给炒房者机会,而是让市场不出问题,给大家信心,让刚需和改善等自住合理购房需求得以释放,让市场重新回归正常通道,让交易顺利开展,走向健康发展。而调控恰恰是给自住购房者带来了一些希望。
据不完全统计,年内累计房地产调控次数高达586次。除了政策让利,也包括购房者促销降价,可以让购房者可以真正为自己的居住而买房,而不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调控持续,也劝退了炒房者,自住购房者只需要结合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房子。调控可能不会满足所有人的住房问题,但是可以让大多数人对房子回归居住属性更有期待,市场稳定配合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所有人都不再为住房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