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界再次掀起高层人事变动风云,这次轮到了国企央企开发商。
9月3日,信达地产公告,推举董事邓立新担任公司第十三届董事会董事长及公司法定代表人。在这之前,信达地产的董事长位置已空缺半个多月。
就在8月15日,信达地产发布公告,信达地产董事长石爱民、总经理郭伟、副总经理陈瑜三人,分别因工作调整、工作调动、年龄原因主动辞职。公司一二把手同时离职,这在房地产公司中并不常见,尤其是央企开发商。
值得注意的是,信达地产在两年内换了三任董事长,让人不禁关注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就在今年2月,信达地产董事会换届选举,石爱民续任董事长一职。几个月后,石爱民却突然离职。接替其职位的邓立新,颇有些“临危受命”的意味。
同为国企央企背景的厦门建发股份、中国铁建地产,亦于近日更换了“掌门人”。不同的是,中国铁建地产并未发公告,仅在官网对领导信息做了更新,孙洪军出任党委书记、董事长。一个月前,保利发展副总经理刘颖川则因工作调整原因辞职。
巨轮转换舵手,这是什么信号?
邓立新上任
邓立新的上任,标志着信达地产管理层的变更告一段落。
邓立新的名字,在金融市场并不陌生。邓立新出生于1968年,拥有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是一位高级经济师。他曾在多家金融机构担任要职,拥有丰富的金融背景和经验。
此前,他先后在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事经营管理等工作;在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信达地产母公司)多个分公司担任党委书记及总经理;还曾在幸福人寿保险以及信达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担任高层职务。
现在,他除担任信达地产党委书记、董事长,还是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任。
一位业内人士评论称,邓立新善于运用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技术,这将有助于信达地产在项目选择、资本配置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实现更高效率和精确度。以邓立新的金融背景和管理经验,有望推动信达地产战略调整和管理革新,未来信达地产或在多元化和业务提升上实现突破。
信达地产的“二把手”也换了人。新任信达地产总经理的是,1980年出生的宗卫国。他拥有万科背景,加盟信达后,曾任信达地产副总经理,兼华东区域公司董事长。此外,信达地产原董秘陈戈和原总经理助理刘瑜,被任命为副总经理。
事实上,邓立新和宗卫国的实际赴任时间可能更早一些。
记者查阅信达地产官方微信号发现,8月9日,信达地产召开2024年中党建和经营工作会议,全面落实监管要求和中国信达2024年中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公司上半年党建和经营工作,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邓立新出席会议并讲话,宗卫国作经营工作部署。
这次会议明确,要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利润目标、坚定不移确保现金流安全、持续深入聚焦集团主责主业、稳扎稳打推进资管平台建设、锐意进取提升开发运营能力、持之以恒增强业务保障能力。
这样一个重要会议上,石爱民和郭伟均未出现。一周后,他们官宣辞职。
近几年来,信达地产“一把手”频繁更换。两年时间,信达地产换了三任董事长,从赵立民到石爱民,再到邓立新。
早在2022年7月22日,信达地产原董事长赵立民,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等职务。同年8月8日,石爱民接任,任期自2022年8月8日至 2024年1月17日。今年1月,他的任期结束;随即2月,信达地产董事会换届选举,石爱民续任。
石爱民上任时间,恰逢房地产行业急需纾困的期间。作为四大AMC之一中国信达的地产运作平台,信达地产纾困代建步伐明显加快,化身多家出险房企的“白衣骑士”。但信达地产自身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白衣骑士”盈利下滑
在此轮房地产纾困过程中,信达地产承接了多个项目。
2023年,信达地产参与房地产风险化解项目47个,带动1300亿元项目复工复产,预计可保障近4万套商品房交付。截至2023年底,中国信达为信达地产并表纾困项目提供债权投资款合计26.49亿元。
但就信达地产自身业绩而言,并没有纾困成果来的亮眼。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信达地产实现营业收入114.2亿元,同比下降37.42%;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增加4.6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05亿元,同比下降8.18%;而其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82亿元,占净利润比重超过一半。
这之前,信达地产盈利性已下滑多年。2020年~2022年,信达地产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35%、46%、33%。可见,在石爱民任职期间,信达地产进入下行期。
受项目销售回款减少影响,信达地产的经营性现金流也在大幅缩水。2019年末~2023年末,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81.15亿元、73.61亿元、27.12亿元、18.4亿元、7.12亿元。即从2021年起,开始了“断崖式”下滑。
今年的盈利情况仍未改善。今年上半年,信达地产实现营业收入25.32亿元,同比下降13.7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仅1.06亿元,同比下降40.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7.888亿元。一般认为,该指标为负,意味着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不足以覆盖现金流出,即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了现金流不足问题。
伴随着业绩下滑,昔日横扫全国土拍市场的信达地产,已难觅踪影。2023年,信达地产并未在土地公开市场拿地,而是以收并购方式市场化获取1个土储项目,与股东协同获取6个土储项目。
压力之下,信达地产开始探索轻资产模式。其在年报中称,将进一步提高轻资产业务规模,向轻重并举方向发展,由开发商向资源整合商转型,成为资源整合的平台。
代建,是信达地产布局轻资产的重要路径。在信达地产业务结构中,合作项目、代建项目占了6成以上。2023年,信达地产实现销售金额195.05亿元,其中,合作项目权益销售金额60.34亿元,代建项目销售金额68.1亿元。
但目前代建业务贡献的收入仍然有限。2023年,信达地产新拓展代建项目6个,产生的收入3.3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仅2.94%。
新掌门人邓立新,如何把自己的金融经验和理念融入到房地产行业中,带领信达地产走出困境,值得期待。